差傳之聲第六號3-2 【深耕泰國】永泰四十紀念主恩--鄭家常長老口述辦公室整理

 



永泰禮拜堂在2023114日舉辦教會獻堂40週年感恩禮拜,本篇地方堂會給永泰禮拜堂的祝福詞刊登於《永泰教會40週年特刊》。

【宣教開拓在永泰】

永泰禮拜堂是神預備許多很好的宣教同工,一起配搭建造起來的,其中有王季雄、王敏雯夫婦、黃鍠岳、黃瑞芝夫婦及石榮英姊妹。他們吃苦耐勞,在永泰以全人宣教的方式,建造永泰村。

宣教士初到永泰村時,村民是住茅草屋,一天只能吃兩餐,食物就是他們的農作物是地瓜及玉蜀黍,這兩種作物是有季節性的,在產季時就只能吃這種單一食物,三個月只有地瓜或玉蜀黍,而他們養的豬都養不大,很小一隻和小狗一樣大,而且只有脂肪沒有肉,無法食用。

【農牧在永泰】

宣教士到永泰村時,和他們一起住茅草屋,除了傳福音、教導聖經,還想辦法改善他們的生活。

在農業上,宣教士請台灣的農業專家來,教導他們種稻米,水梨等經濟作物,之後舉世聞名的阿拉比卡咖啡。種稻米豐收時,宣教士蓋了一個糧倉,要農民把收成的十分之一放入糧倉內。當有人沒有種子時,可到糧倉來借種子去耕種,當稻米欠收食物不足時,可以借糧以得溫飽。之後的經濟作物水梨及阿拉比卡咖啡的種植,讓他們可以把收成作物拿出去賣,這樣就漸漸改善村民的生活。

宣教士也邀請台灣畜牧業的專家來教導如何養豬,並建設了專業的豬舍,衛生環境嚴格要求後,豬隻幾個月就能長很大,不僅可供自己食用,還能賣到外地去,生活因此得以改善,也開始蓋起磚瓦房。

【醫療在永泰】

當年交通不發達,從市鎮到永泰村只能用走路的,一走要兩個鐘頭才能到,因此村民若有大小病痛,常常無法得到好的醫療照顧。因此宣教士回台述職時都需要到埔里基督教醫院受訓練,基本判定病況給予適當的藥物,並由台灣購買常用藥物,建立了簡易藥房,這藥房也救了許多人的性命。但遇到重病或生產,仍是困難的事情,一個孩子生重病,父母無能力照料,預備放著讓孩子等死,宣教士不忍心,便抱著孩子下山到醫院治療,但孩子仍因病重不治,宣教士再把孩子抱回村裡安葬。而在當地難產是很常見的,宣教士特別回台灣見習幾次生產過程,學習基本理論後,回泰國就成為助產士,第一次接生的就是一對雙胞胎。

【教會建立在永泰】

村民的生活改善了,村裡有100多人信主,永泰教會也建造起來,宣教士便秉持宣教精神往前走,到沒有教會的地方傳福音。宣教士用全人的宣教,在農業、畜牧、醫療及教育上建立教會,他們的精神值得學習,不畏艱難危險,永泰教會是一個開始,之後到佤邦,後來到古塔村幫村民接水管裝水龍頭,讓家家戶戶有水可以使用,古塔村村長因而信主。

現在永泰村的孩子與當年一樣活潑可愛,他們現在可以安居並能讀書,有知識,都是當年宣教士們辛勞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