差傳之聲2024年第二號3-1 宣教故事 從禱告開始的宣教-傈僳使徒富能仁的故事

 

富能仁(1886-1938)

富能仁出生在英國富裕的家庭,是個人生勝利組,有美好的前程,在大學時讀到一本小冊上的話:「如果我們的主今天回來,發現成千上萬的人還未聽聞福音,祂當然會向我們詢問,不知道我們那時將如何作答?」經過思考與禱告,大學畢業後踏上往中國宣教的道路。

1909年春,富能仁輾轉好幾個月,終於到了中國雲南騰衝的一個小鎮。他每天學習中文,嘗試用不熟練的中文與居民交流,並且儘快適應雲南的風土人情,他不斷到處分享福音時,接觸到了傈僳族人。

富能仁進入傈僳族傳福音,不久後,有一些家庭開始歸向神。傈僳族原本是崇拜魔鬼,家家戶戶都放著祭壇。當有一些家庭接受基督後,魔鬼就開始攻擊那些家庭。結果所有的人都放棄這個信仰,又回頭供奉魔鬼。富能仁發現將近6年的努力結果都是徒勞,宣教工作似乎沒有任何果效。他陷入對神的懷疑,心中充滿各種憂鬱、寂寞與懷疑的聲音:「你的禱告兌現了嗎?你來中國五年了,有任何表現嗎?你自以為被呼召為宣教士,其實只是作夢,你最好一走了之,承認這是一個大大的錯誤。」

與少數民族合影


富能仁知道自己需要更多支援──禱告的同工,於是寫信給母親,請她組織禱告團,召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傈僳宣教禱告。富能仁愈來愈明白:他和傈僳教會若要完成神的託付,除了不屈不撓的性格,更需要持續不懈、數量龐大的禱告。「信心是神的恩賜,我們缺少了信心,我們就只是在使用肉體的能力和意志,這全是無用的武器」,帶著這項看不見的武器,富能仁突破自我的沮喪,繼續深入傈僳地。

幾年後,宣教事工仍停滯不前,他預備講完最後一篇道就離開雲南,富能仁告訴他們他所講的真理都在聖經裡,是否接受那是他們的決定。第二天清晨,他正想離開,傈僳導遊突然跑去告訴他,有一個家庭的人想成為基督徒。富能仁告訴這家人要如何信耶穌,接下來,超過7個家庭拆了家中的偶像,歸向基督。19148月到11月,共有600人跟隨耶穌。從此,傈僳族教會漸漸形成並成熟。之後,富能仁繼續在傈僳族地區傳福音,牧養教會。富能仁和同工還為傈僳人發明了拼音文字,他們用這套文字編纂讚美詩集、翻譯聖經,並且成立聖經學校栽培信徒。

富能仁的妻子與孩子和傈僳族信徒合影


1938年,富能仁因腦瘧疾安息,享年52歲。在李崇德、楊思慧、楊志英、楊宓貴靈等同工的努力之下,傈僳教會繼續成長。它不僅僅接受宣教士帶來的福音,傈僳族的傳道人更是不遺餘力地將福音帶往一個又一個的山頭,甚至翻越國境,傳到緬甸、泰國。傈僳教會是著名的歌唱教會,當內地會同工最後於1950年撤離時,有800傈僳基督徒在「哈利路亞」大合唱中,為他們送行。

傈僳族信徒


傈僳基督徒們也熬過了內戰和政治的動盪,成為自治、自養、自傳的教會,如今依然見證並傳揚神的救恩。然而,故事的重點或許不在偉大的宣教士、爆炸性的人數,而是富能仁的這一句話:「長久而穩固的宣教是在膝上建立的」。我們是否忽略了身邊不起眼的「傈僳人」?我們是否願意用自己的雙膝來參與遠方的福音工作?富能仁邀請我們從禱告開始!

(本篇故事及圖片取自網路)